環(huán)球塑化網 www.PVC123.com 訊:
最近一年來,油價一再下挫,近期價格跌破42美元/桶,創(chuàng)出2009年3月來新低,逼近全球金融危機時創(chuàng)下的谷底。雖然油價去年的慘跌和兩次重大供給沖擊有關,但需求層面也對跌勢起到不可磨滅的影響。
與此同時,能源市場的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現了重大變化,頁巖油的橫空出世迎合了更多全球能源需求,尤其是美國,能源使用者不再高度依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他原油生產國,因此地緣政治對價格的拉動作用被顯著削弱。
除了供需層面的變化外,沙特隨后發(fā)表的歷史性聲明暗示其無意繼續(xù)“統(tǒng)領”OPEC組織,OPEC也不會在油價急跌時調整產量,或者在價格急升時增產。
這一決定可以理解且理性,主導價格調節(jié)的動作成本月來越高,對于沙特現今乃至未來都是一種負擔,非傳統(tǒng)供應國的影響力提升,則繼續(xù)計劃增長,非OPEC成員國計劃提高產出,OPEC產出國并不遵從產出上限一說。凡此種種,沙特不再試圖影響油價短期或者長期的價格波動。
油價在經歷暫時性超賣后回歸穩(wěn)定,交投也在兩個傳統(tǒng)市場活躍起來。首先大的價格滑坡導致供給下降,部分能源市場商都變得無利可圖。其次,消費者對能源成本下降作出反應,需求的變化則是緩慢漸近的。
不過另一新鮮影響因素很快打破了這種均衡,壓制油價走向更低的位置。有跡象顯示,全球經濟開始趨軟,而中國、巴西、俄羅斯等與能源供需關系密切的國家開始放緩。
全球經濟放緩的跡象全球均有浮現,零售和貿易指標表現凄慘,而各國采取了未曾預料的干預舉措。這些沖擊不但對限制了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還加重了政治方面的壓力。
很難說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頹勢能夠較快改變,至于新的能源供給力量,美國相對沙特和OPEC國家的反應相對較緩。
過去數月來,美國通過設置油價底線和促使市場逐漸復蘇的做法來調整供需關系,但和沙特等國不同,調整的主導來自傳統(tǒng)市場力量,而非政治決定。
的確,美國能源產量的降幅可能更為劇烈,因持續(xù)的低價讓國內生產商們感覺到壓力。無論是關閉鉆井平臺還是限制頁巖油開采,美國的做法都是在減少能源產量,同時能源產出占比全球也相應下降。
不過這對于油價的短期影響并不明顯,美國消費者將試圖把更大能耗的卡車和汽車開回家,驅車行駛更多里程,或者坐飛機游歷更多地方。但這對需求的影響將是漸近的,尤其是能源輸入價格到最終消費燃料價格的傳導路徑方面。
到最后,沒有任何一個供給方能夠簡單控制價格,油價反彈需要的是全球經濟復蘇作為土壤,但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生成,尤其是在政策盲區(qū)在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同時存在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