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塑化網(wǎng) www.PVC123.com 訊:
周三(7月22日)知名投行高盛分析師Fiona Lake在近期一份報告中指出,以2004年開始的美國升息周期為鑒,本地經濟基本面才是影響亞洲各央行政策走向的主因。
高盛報告中指出,驅動亞洲各央行開始升息的關鍵是產出缺口和通脹缺口是否轉為正數(shù),以及經常帳在GDP的占比是否開始縮減。
以2004年為例,美國當時于6月30日開始升息,亞洲央行平均等待4個月才開始升息。其中泰國、臺灣央行跟隨Fed的腳步最緊;中國、印度皆等待4個月后才開始升息;而印尼、菲律賓等了10個月才升息;此外韓國是特例,韓國央行(BOK)于2004年8月和11月降息,2005年10月才開始升息。
該行報告進一步指出,亞洲多數(shù)央行首次升息的時間點通常也是經常帳在GDP中占比開始縮減之前,經常帳在GDP的占比開始縮減表明國內需求升溫而進口增加,而非出口減少。
報告還指出,目前亞洲各國基本面相比2004年更為疲弱,且經濟增長緩慢、通脹微弱。預期第四季也就是預期的Fed首次升息時點,也將和目前狀況差不多。這意味著不必急于升息,甚至有進一步寬松的空間
該行預期泰國、中國將有更多寬松措施,韓國也將面臨再度降息的風險,而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亦有可能于年底前寬松政策。
本周一(7月20日)圣路易斯聯(lián)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曾表示,美聯(lián)儲9月首次升息的可能性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