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塑化網www.PVC12.com訊:真菌這個詞一提起就會在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可能是陰冷潮濕的下水道、長了毛的面包,想象力再好一點的同學可以想起小雞燉蘑。事實上,真菌的價值遠超一般人想象。只要條件適宜,這種生物能夠在任何地方生長,形狀不限,并且百分之百可降解,科學家也因此相信,有朝一日真菌能夠取代塑料。
奇妙的菌絲
奧妙所在就是菌絲。聯(lián)合學院(Union College)生物學教授史蒂夫?霍爾頓(Steve Horton)把菌絲視作管狀細胞組成的生物鏈,“這些細胞連結而成的鏈條,能夠從外界環(huán)境獲取信息,感測養(yǎng)分、陽光與空氣濕度。菌絲具備從有機物中汲取 養(yǎng)分的能力,比如木頭就能成為它的食物。”
“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上看,真菌和它們的菌絲就是地球的保潔員,它們能夠將多種有機物降解。如果地球上沒有真菌和細菌,我們就得活在數(shù)米厚的垃圾之上了,腳下全是樹枝與糞便。”
往細了看,這些菌絲就好比白色的牙線,能夠在任何有機基質之上生長,無論是樹葉還是土壤表層的護根。它們不僅生長,還會長成富有粘性的菌毯,把周遭的一切東西牢牢捆綁住。
人類如果使用模具控制菌絲體的生長形狀,那么完全有可能制造出能夠變革材料行業(yè)的可降解材料。
真菌新材料成本低廉
來自紐約的Ecovative Design公司被真菌的奇特能力所吸引,他們正在霍爾頓教授的幫助下對真菌的應用價值展開研究,共同參與研究的還有聯(lián)合學院的機械工程學助理教授羅納德·巴斯尼爾(Ronald Bucinell)。
研究團隊選用了多種真菌,并選擇從農業(yè)副產品入手。他們使用的材料有軋棉機廢料、谷殼、稻殼以及其他植物纖維。這些農業(yè)副產品經過消毒處理后,被混入真菌生長需要的其他養(yǎng)料,壓制成塊狀,并在降溫后摻入真菌。沒過多久,這些小方塊內便充滿了真菌纖維。
隨后,研究團隊將這些“重度真菌感染”的小方塊丟入模具之內,讓菌落繼續(xù)生長,直到長成他們所需要的形狀。當硬度等指標達到預設標準時,菌絲體就會被從模具內取出、加熱、烘干,以達到殺滅真菌的目的。一旦真菌被殺滅,材料的形狀就不會再發(fā)生變化。
生產這種“純天然”的材料耗時不會超過5天,人類不用擔心它會引發(fā)過敏,或是帶有任何的毒性。
另外,它的優(yōu)點還有很多。它比塑料耐火,還具備聚苯乙烯泡沫一般的耐水性,更能夠被輕易降解。與泡沫、塑料相比,它不會釋放任何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也不容易在紫外線光照下老化。只要用對了微生物,它會在180天內從這個世界上被降解消失。
生產成本的高低是新材料是否能夠被應用的關鍵因素。好訊是,生產這種菌絲體相當便宜,因為生產必須的農業(yè)廢料既不能喂養(yǎng)牲畜,又不能燃燒供熱,經濟價值相當?shù)拖隆?/p>
菌體的培育也相對簡單,只要在正常的室溫內做好避光即可,根本用不上昂貴的溫室。從環(huán)保的角度上看,它還沒什么碳排放。Ecovative Design公司希望,這種材料能夠完全取代塑料和泡沫板。
更進一步的研究
“霍爾頓教授在過去的28年內,都在研究真菌遺傳途徑的影響因子,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產菌絲體。” Ecovative Design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加文·麥金太爾(Gavin McIntyre)表示,“而巴斯尼爾教授是復合材料設計領域最棒的專家之一,他們兩人的貢獻對此項目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對于霍爾頓教授而言,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實驗室內研究生產環(huán)節(jié)中要應用到的真菌。“我們不斷采取各種方法去影響菌絲的生長,希望能夠按我們的意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真菌,以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霍爾頓教授解釋道,“比如讓它們成型得更快一點。”
作為機械工程學專家,巴斯尼爾教授的主要工作是帶領自己的學生對最終產品進行一些物理上的考量。比如哪一種基質更適合被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比如是否有一些外在條件——好比濕度和溫度——會影響最終材料的強度。
不管真菌是否代替塑料,可是有一點也不得不說,現(xiàn)在生活中,塑料也不全是壞的,塑料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